医疗过错鉴定法律依据有哪些

2025-08-23 17:40:22 法律知识 0
  医疗过错鉴定法律依据有哪些?医疗过错鉴定的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界定诊疗义务责任;《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范纠纷处理及鉴定启动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规定鉴定程序等,它们构建法律框架保障鉴定合法公正。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医疗过错鉴定法律依据有哪些

   医疗过错鉴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医疗损害责任有明确规定,界定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义务和责任,为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提供了基本准则。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范了医疗纠纷的预防、处理程序等,其中涉及到医疗过错鉴定相关内容,如鉴定的启动、鉴定机构的选定等。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详细规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专家库的建立、鉴定的具体步骤等,虽然与医疗过错鉴定不完全等同,但在很多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建了医疗过错鉴定的法律框架,保障了鉴定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准确认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手术医疗事故鉴定流程是什么

   手术医疗事故鉴定流程如下:

   1. 医患双方共同委托或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医患双方可协商一致,共同向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也可能由卫生行政部门在处理医疗事故时,移交医学会进行鉴定。

   2. 提交材料:医患双方需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如病历资料、医疗实物、封存的药品等,用以全面反映医疗过程。

   3. 医学会受理: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及材料后,会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确定鉴定日期、专家等。

   4. 专家鉴定组组成: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人数为单数,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应有相关专业专家。

   5. 鉴定会:医患双方到场陈述、答辩,专家通过审阅材料、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形成鉴定结论。

   6. 出具鉴定书:鉴定组根据讨论情况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明确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及责任程度等。

   三、如何做医疗事故鉴定证明材料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证明材料如下:

   1. 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这些能反映医疗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

   2. 诊断证明:由医疗机构出具,写明患者的诊断情况。

   3.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体现医疗团队对病情的分析和处理过程。

   4. 封存的实物:如药品、血液等,以保证鉴定时能对相关实物进行检验。

   5. 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如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缴费凭证、身份证明等,有助于明确医患双方身份及医疗费用等情况。

   准备齐全这些证明材料,按规定程序提交,有助于顺利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以上是关于医疗过错鉴定法律依据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