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法院终审判决后怎样执行
一、中级法院终审判决后怎样执行
中级法院终审判决后,执行程序通常如下:首先,胜诉方需向作出判决的中级法院提交执行申请,明确申请执行的标的、被执行人等相关信息。法院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确认其符合执行条件的,将予以立案。
接着,法院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判决义务。被执行人若未按通知履行,法院可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搜查等。
在执行过程中,若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法院可能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等,以促使其履行义务。同时,若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胜诉方也应及时告知法院,以便法院及时采取执行措施。
总之,中级法院终审判决后的执行工作需要各方配合,法院依法进行,以保障判决的有效执行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高院终审判决公安局还可立案吗
一般情况下,高院终审判决作出后,公安机关通常不应再立案。终审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作出了最终的确定。
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在终审判决后发现了新的事实或证据,且该新事实或证据足以影响原判决的正确性,可能会导致再审程序的启动,在此情况下,公安机关可能会根据再审的结果决定是否立案。
另外,如果终审判决存在错误或违法的情况,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定的申诉途径进行申诉,申诉审查过程中可能会对案件进行重新审查,若确有必要,公安机关也可能会参与其中并决定是否立案。
但总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高院终审判决生效后,公安机关不应随意再立案,以维护司法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三、终审判决之后多久执行
终审判决生效后即可以申请执行。
一般而言,终审判决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若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该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院在收到执行申请后,会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执行工作。执行过程中,法院可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财产等,以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需注意,实际执行的推进速度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执行的难易程度等。
以上是关于中级法院终审判决后怎样执行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