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定再审新的证据
一、怎样认定再审新的证据
再审新证据的认定需从多方面考量。
其一,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但因客观原因于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证据,可认定为新证据。例如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导致相关证据材料在原审庭审结束后才得以获取。
其二,原审庭审结束前虽已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在庭审前提交的证据。如关键证人在原审庭审时身处国外,无法及时回国作证,庭审结束后该证人回国可提供关键证言的情况。
其三,原审庭审结束后形成,无法在原审中提供的证据。像在原审结束后,出现了与案件事实密切相关的新鉴定意见等。
同时,对于新证据的认定,法院还会审查其与案件基本事实是否相关,是否足以影响原判决、裁定的结果。若新证据对案件定性、责任划分等关键问题无实质影响,则可能不被认定为再审新证据。并且,当事人提交新证据时,应当说明逾期提供的理由,若理由不成立,法院可能会对其予以训诫、罚款等处理。
二、再审申请人提交哪些证据
再审申请人通常需提交以下几类证据:
第一,新的证据。这类证据是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但因客观原因于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或是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提供的;亦或是在原审庭审结束后形成,无法据此另行提起诉讼的。新证据往往对案件事实认定有重大影响。
第二,用以证明原审裁判认定事实错误的证据。比如能直接反驳原审认定关键事实的书证、物证等,以动摇原审裁判的事实基础。
第三,证明原审裁判适用法律错误的相关证据。例如权威的法律解释、类似案例的生效裁判文书等,用以说明原审在法律适用上存在偏差。
第四,证明原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证据。像关键证人未依法传唤、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等程序违法情形的证据材料。
总之,再审申请人应围绕原审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遵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准备具有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的证据,以支持其再审主张。
三、再审证据需要重新证明吗
再审证据是否需重新证明,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若该证据在原审中已进行过充分质证、认证,且原审对其证明力等已作出认定,在再审中没有新的争议焦点涉及该证据,或没有新的证据线索指向该证据存在问题时,一般无需重新全面证明。原审对其的认定结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然而,若再审出现新情况。比如,原审认定该证据时存在程序违法,或者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审对该证据的认定,又或者该证据在再审中成为关键争议点,与新的诉求、主张紧密相关,那么就需要重新对该证据进行审查、证明。需对其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再次考量,通过各方质证、法庭认证等环节,重新确定该证据的证明力及能否作为定案依据。总之,再审证据是否重新证明要根据再审具体情况及证据特性等来判断。
以上是关于怎样认定再审新的证据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