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事故怎么赔偿
一、发生医疗事故怎么赔偿
发生医疗事故后的赔偿,通常涵盖以下方面:
1. 医疗费:根据实际诊疗及康复所需,凭票据确定。
2. 误工费:按照患者因事故减少的收入计算。
3. 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4. 陪护费:依据陪护人数和期限确定,有固定收入按误工费计算,无固定收入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
5. 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6. 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 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支付。
8. 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
9. 交通费:按实际必需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10. 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
11. 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赔偿数额需综合多因素确定,医患双方可协商,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或通过诉讼解决。
二、如何才算医疗事故案件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判定医疗事故有以下要点:
1. 主体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 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相关医疗规范。
3. 主观上存在过失,而非故意。
4. 造成了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包括死亡、残疾、功能障碍等。
5. 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例如,手术中因医生未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感染,造成身体功能受损,若符合上述条件,可认定为医疗事故案件。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患者可通过法定程序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以明确责任。
三、怎样认定医疗事故责任
认定医疗事故责任,需考量多方面因素。
首先,审查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这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环节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其次,判断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若患者出现的不良后果是由医疗过错直接导致,二者存在紧密联系,则构成因果关系。
再者,要明确责任程度。根据医疗过错在导致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
最后,参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等专业意见,综合判定责任归属。通过这些方面的审查与判断,准确认定医疗事故责任,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以上是关于发生医疗事故怎么赔偿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