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审判决后拒不执行怎么办
一、终审判决后拒不执行怎么办
终审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若一方拒不执行,对方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申请强制执行。胜诉方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一审法院或与一审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法院受理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期间履行义务。
第二,查询、冻结、划拨财产。法院有权通过多种途径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对其名下的存款、债券、股票等财产进行冻结、划拨,以实现判决确定的债权。
第三,查封、扣押、拍卖财产。若被执行人仍不履行,法院可查封、扣押其相关财产,并组织拍卖、变卖,用所得款项清偿债务。
第四,限制出境、公布失信信息。法院可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还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公布,限制其在金融信贷、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多方面的活动。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对被执行人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终审判决后多久可以执行
终审判决生效后即可申请执行。
一般来说,终审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强制执行。通常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院在收到执行申请后,会依法进行审查并启动执行程序。执行过程中,法院会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财产等,以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但具体执行的进度会因案件的复杂程度、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
三、中院终审判决后原告还可以从新起诉吗
中院终审判决后,原告一般不能就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终审判决具有既判力,意味着该案件在法律程序上已终结,法院对该纠纷的实体权利义务作出了最终判定。若原告基于相同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再次起诉,属于重复起诉,法院通常会依据相关规定,裁定不予受理;若已受理,则会驳回起诉。
不过存在特殊情形。如果出现新的事实、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认定的事实,原告可以通过申请再审的途径寻求救济,而非重新起诉。再审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发现确有错误等法定情形时进行纠正的程序。另外,若原终审判决存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应当再审的情形,原告也可依法申请再审。总之,中院终审后重新起诉需严格符合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
以上是关于终审判决后拒不执行怎么办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