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解除劳动合同还能要求赔偿吗
一、签了解除劳动合同还能要求赔偿吗
签了解除劳动合同后,仍可能要求赔偿,需视具体情况判断。
若双方协商一致解除且用人单位不存在法定过错,一般不能要求赔偿。但若是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按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劳动者虽签了解除协议,仍可要求赔偿。因为该协议可能因用人单位过错,并非劳动者真实意思表示而可撤销。
若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签订解除协议,劳动者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协议并要求赔偿。此外,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程序违法,如未提前通知工会等,即便签了协议,劳动者也能主张赔偿。
劳动者签解除协议前应谨慎考虑,若签后发现权益受损,需收集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证、聊天记录等,及时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权。
二、入职签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入职时签订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
主体方面,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劳务合同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法人之间、自然人之间,也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
从法律依据看,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劳务合同主要受《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规范调整。
权利义务上,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用人单位需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等,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务合同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不存在隶属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只需按约定完成工作,接受劳务一方按约定支付报酬。
保障方面,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劳务合同中,接受劳务一方无义务为提供劳务一方缴纳社保。
合同解除方式也不同,劳动合同解除需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条件;劳务合同的解除相对灵活,双方可按约定或协商解除。
三、怎么判定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一样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存在本质区别,不能判定二者一样,可从以下方面区分:
第一,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法人之间、自然人之间,也可以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
第二,法律关系不同。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隶属关系,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务合同的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
第三,待遇不同。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享有工资、社保、福利等多项待遇;劳务合同的劳务提供者一般仅获得劳务报酬,不享受用人单位的其他福利。
第四,适用法律不同。劳动合同受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调整;劳务合同受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规范调整。
第五,合同解除的方式和补偿不同。劳动合同的解除需遵循法定程序,用人单位解除时可能需支付经济补偿;劳务合同的解除则依据双方约定,一般不存在经济补偿。
由于两者在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不能判定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一样。
以上是关于签了解除劳动合同还能要求赔偿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