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签劳动合同不给员工怎么办
一、物业签劳动合同不给员工怎么办
物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却不给予员工,员工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员工可尝试与物业进行沟通协商,明确要求物业提供属于自己那份劳动合同。沟通过程中注意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作为日后可能的证据。
其次,若协商无果,员工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要求物业改正不提供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投诉时应准备好能证明自己与物业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最后,员工还可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问题。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员工可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物业提供劳动合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主张相应的赔偿。在仲裁过程中,要如实提供相关证据,配合仲裁机构的工作。
总之,物业不将签订好的劳动合同给员工,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应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用工书面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用工书面协议和劳动合同存在诸多区别:
1. 性质:劳动合同是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具有特定的法律属性。用工书面协议范围更广,可涵盖劳务、合作等多种关系,不一定是劳动关系。
2. 主体:劳动合同主体固定,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用工书面协议主体多样,可能是法人之间、法人与自然人之间或自然人之间。
3.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约束。用工书面协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遵循意思自治原则。
4. 权利义务: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需承担较多法定义务,如为劳动者缴纳社保、提供劳动保护等,劳动者享有法定的休息休假、获得劳动报酬等权利。用工书面协议的权利义务主要由双方约定,法律干预相对较少。
5. 争议解决:劳动合同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向法院起诉。用工书面协议纠纷可直接向法院起诉,或依据约定申请仲裁。
三、员工不签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吗
员工不签劳动合同,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后果:
- 若员工入职一个月内,用人单位书面通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签,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要依法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例如,小张入职一家公司,公司在其入职半个月时提供劳动合同要求签订,小张拒绝,公司可终止劳动关系且不付经济补偿。
- 若员工入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用人单位书面通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签,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这种情况相当于员工拖延导致未签合同,用人单位虽终止关系,但要给补偿。
- 对员工自身而言,不签劳动合同意味着无法明确自身权益和义务,在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易产生纠纷,且维权时缺乏有力书面证据。比如,员工主张加班工资,没有合同证明约定的工作时间,就难以维权。
以上是关于物业签劳动合同不给员工怎么办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