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无效情形有哪些
一、劳动合同的无效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无效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比如用人单位故意隐瞒工作危险情况,诱使劳动者签订合同;或者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证书骗取入职,这类合同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应认定无效。
2.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像一些用人单位在合同中规定“工伤概不负责”,这种条款排除了劳动者获得工伤赔偿权利,免除了单位应承担的法定责任,属于无效情形。
3.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比如某些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定标准,且不支付相应加班费,这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关于工作时间和工资报酬的强制性规定,合同相关部分无效。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二、劳动合同无效怎么赔偿双倍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但并非所有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都适用双倍赔偿。
双倍赔偿主要适用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若因劳动合同无效主张双倍赔偿,需满足特定条件。比如,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提供虚假情况致使合同无效等。当满足上述情况且给劳动者造成损害时,劳动者可依法主张双倍工资赔偿。
具体操作中,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可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会依据具体案情判断是否支持双倍赔偿诉求。若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没毕业签了劳动合同严重吗
没毕业签劳动合同是否严重需分情况判断。
通常而言,未毕业的学生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签订合同是其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该劳动合同是有效的,并不严重。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普通劳动关系,双方需按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
然而,若学生所在学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学生在未毕业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劳动合同影响到学生完成学业、获取毕业证等,情况可能会比较严重。学校可能依据校规校纪对学生进行处理,影响学生正常毕业。
此外,从就业角度看,未毕业就签劳动合同可能会使学生失去一些以应届生身份就业的机会,因为部分单位招聘明确要求是应届毕业生。所以,学生在未毕业时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了解学校规定,权衡对学业和未来就业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的无效情形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