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包括哪些

2025-09-02 13:21:22 法律知识 0
  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包括哪些?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未续签、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失踪、用人单位宣告破产、用人单位被吊销执照等无法合法经营,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明确情形可保障双方权益。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包括哪些

   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劳动合同期满:这是常见的终止情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双方未续签,合同即终止。

   2.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符合享受养老保险条件,劳动合同自然终止。

   3.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劳动者主体资格消失,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终止。

   4.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单位失去经营主体资格,无法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劳动合同终止。

   5.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单位不再具备合法经营条件,劳动合同随之终止。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除上述情形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终止情形,也会导致劳动合同终止。

   明确这些终止情形,有助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了解自身权利义务,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二、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主要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类。法定情形由法律明确规定,具体如下:

   1. 劳动合同期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双方未续签,则合同终止。

   2.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劳动合同自然终止。

   3.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主体一方消失,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4.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企业丧失经营主体资格,劳动合同随之终止。

   5.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消灭,劳动合同终止。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约定情形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合同终止的条件,当这些条件成就时,劳动合同即行终止。需注意,约定情形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处理劳动合同终止问题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遵循相关法律规定,依法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三、七年没签劳动合同有赔偿吗

   七年没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争取一定赔偿。

   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支付时长最多为十一个月。所以在未签合同的第一年,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赔偿。

   不过,这里存在仲裁时效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仲裁时效主张双倍工资赔偿,可能无法得到法律支持。

   虽然七年没签合同无法再主张双倍工资赔偿,但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等情形,劳动者可依法要求相应赔偿。

   总体而言,七年未签合同虽不能主张双倍工资赔偿,但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其他方面争取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包括哪些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