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与协议的区别
一、劳动合同与协议的区别
劳动合同与协议存在多方面区别:
- 主体特定性:劳动合同主体固定,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而协议主体广泛,可能是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或自然人与法人之间。
- 法律性质: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调整,目的是规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协议受《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调整,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等原则。
- 内容侧重:劳动合同内容法定性强,必须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必备条款,以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协议内容由双方协商确定,更注重意思自治,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内容具有较大灵活性。
- 国家干预程度:劳动合同中,国家对用人单位的义务有诸多强制性规定,如加班工资支付、最低工资标准等。协议更多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国家干预相对较少。
- 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需承担如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等劳动法律责任。协议违约,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二、雇佣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雇佣合同和劳动合同存在诸多区别:
1. 主体不同:雇佣合同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与自然人、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劳动合同主体特定,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
2. 法律性质不同:雇佣合同是民事合同,受民法调整;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
3. 权利义务不同:在雇佣合同中,双方地位平等,权利义务由合同约定;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且享有法定的劳动保障和福利。
4. 国家干预程度不同:雇佣合同当事人可自由约定合同内容,国家干预较少;劳动合同的内容除当事人约定外,许多条款直接由法律规定,如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
5. 风险承担不同:雇佣合同履行中,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或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过错承担相应责任;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在工作中造成他人损害,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动者自身受损害,按工伤处理。
三、怎么知道解除劳动合同
判断劳动合同是否解除,可从以下方面考量:
- 查看解除通知:若一方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愿,通常会向对方发出书面解除通知。通知中会明确表达解除合同的意思、解除的原因及生效时间等内容。收到此类通知,基本可确定合同进入解除程序。
- 关注行为表现:即使没有书面通知,双方的行为也可能暗示合同解除。例如,劳动者不再到岗工作,用人单位停止发放工资、停止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等。当双方以实际行动表明不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主要义务时,可视为合同已解除。
- 依据法律规定:在某些法定情形下,劳动合同会自动解除。比如,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等。
- 确认协商结果:若双方就解除劳动合同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一致,也意味着合同解除。这种协商可以是口头的,但为避免纠纷,最好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解除合同的相关事宜。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与协议的区别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