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答辩证据是新证据吗
一、二审答辩证据是新证据吗
二审答辩证据是否属于新证据,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二审中的新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如果二审答辩证据符合上述情形,那么可认定为新证据。比如,在一审结束后,出现了此前并不知晓、客观上无法在一审期间提供的证据,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属于新证据。
但如果该证据是当事人因自身故意或重大过失,在一审时能够提供却未提供的,一般不能作为新证据。例如,当事人明明持有相关证据,却因疏忽或不当考虑而未在一审中提交,这种证据通常不会被认定为二审新证据。
判断二审答辩证据是否为新证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法定的新证据情形,以及是否存在当事人主观过错导致未在一审提交的情况。
二、二审能当庭出示证据吗
二审可以当庭出示证据,但有一定条件限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二审中当事人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或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属于新证据,可当庭出示。
若不属于新证据,原则上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不过,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这是为了保障诉讼程序的有序进行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一方故意在二审阶段才提出本应在一审出示的证据,造成诉讼拖延。
在二审当庭出示证据时,应当在法庭规定的举证期限内进行,并详细说明证据来源、形式及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等,以便法庭进行审查和判断。同时,对方当事人也有权利对出示的证据进行质证。总之,二审当庭出示证据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法庭程序。
三、民事二审很少推翻一审吗
民事二审并非很少推翻一审。二审是否推翻一审判决,需依据具体案件情况判断。
从法律规定看,二审法院经审理,若认定一审判决存在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等情形,会依法改判、撤销或变更。
在实践中,若一审在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方面清晰准确,适用法律得当,二审维持原判的可能性较大;然而,若一审存在关键事实认定不清,如对重要证据的采信错误,或者在法律条文适用上出现偏差,二审推翻一审判决的概率也不低。同时,若一审审判过程中存在回避程序违法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也可能导致二审推翻原判。总之,民事二审推翻一审判决并非罕见,要根据案件所涉及的事实、证据以及法律适用等多种因素综合判定。
以上是关于二审答辩证据是新证据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