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入职合同能劳动仲裁吗
一、没有入职合同能劳动仲裁吗
没有入职合同也能申请劳动仲裁。在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只要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仲裁申请通常会被受理。
可以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有多种。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能反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经济联系;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可作为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有力证据;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也能体现双方的雇佣关系;考勤记录可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此外,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也可作为证据。
申请劳动仲裁时,需准备仲裁申请书、个人身份证明以及相关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仲裁委员会会根据证据和事实进行审理和裁决。所以,即使没有入职合同,劳动者也可通过收集其他证据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劳动合同上应该有哪些内容
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内容:
1. 基本信息:包含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2. 合同期限:明确劳动合同是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或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3. 工作内容和地点:详细说明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以及工作地点。
4.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长、加班制度,以及享受的法定休息休假权益。
5. 劳动报酬:明确工资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
6. 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合同中需明确社会保险的种类等。
7. 劳动保护、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用人单位需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防护措施等。
8. 其他事项: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此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还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三、劳动合同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劳动合同应包含必备条款和可约定条款。
必备条款有:一是用人单位信息,包括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是劳动者信息,如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是劳动合同期限,明确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或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四是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规定劳动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地点;五是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确定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安排;六是劳动报酬,约定工资数额、支付方式等;七是社会保险,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八是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保障劳动者工作安全与健康。
可约定条款方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这些条款并非强制要求,但能进一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合同顺利履行。
以上是关于没有入职合同能劳动仲裁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