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没有合同拖欠工资找谁
一、没有合同拖欠工资找谁
没有合同且遭遇拖欠工资,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责令其支付拖欠工资。劳动者需携带本人身份证、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拖欠事实的材料,如工作证、考勤记录、聊天记录等,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填写投诉登记表进行投诉。
2. 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虽没有合同,但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等都可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凭证。
3. 向法院起诉: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若有单位出具的工资欠条,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工资。
二、代发工资工伤由谁赔偿
代发工资情况下,工伤赔偿责任主体需依据劳动关系判定。通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为工伤赔偿责任方。即便工资由第三方代发,只要劳动关系存在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就应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有义务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若用人单位已依法缴纳,职工发生工伤后,部分赔偿项目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用人单位需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伤残津贴等。
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若代发工资的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存在委托关系,第三方仅负责工资代发,不影响工伤赔偿责任归属用人单位。若第三方对工伤发生存在过错,如提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劳动工具等,可能需承担相应责任,但工伤赔偿的首要责任主体仍是用人单位。
三、入职合同签了算工资吗
入职合同签订后是否算工资,需视具体情况判断。
若劳动者已按照合同约定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支付工资。工资的计算通常从劳动者实际工作之日起开始,即便入职合同刚签订,只要劳动者已开展工作,就有权获取相应报酬。
然而,若仅签订入职合同,劳动者尚未实际开始工作,一般此时不算工资。因为工资是劳动的对价,没有实际付出劳动,就不存在工资支付的基础。
实践中,还需考虑合同约定。有些入职合同会明确约定工资的起算时间,若有此类约定,需按照合同执行。同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若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劳动者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没有合同拖欠工资找谁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