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未签合同不给工资合法吗
一、未签合同不给工资合法吗
未签合同不给工资不合法。
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所以,即使未签订书面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受法律保护。
同时,《劳动法》明确指出,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
若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权:一是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支付工资并补签合同;二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三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以及被拖欠的工资。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签劳务合同需要报工资吗
签劳务合同需要明确工资相关信息。工资是劳务合同的重要内容,根据法律规定,合同内容应包含报酬等条款。明确工资能保障双方权益,避免后续纠纷。
对提供劳务者而言,合同明确工资可确保自己付出劳动后能按约定金额、方式和时间拿到报酬。若未明确,可能出现报酬争议,自身权益难以保障。
对接受劳务一方来说,明确工资能避免劳务者不合理的薪资要求,也便于安排财务预算。工资条款一般应涵盖数额、支付方式、支付周期等。数额即劳务报酬具体金额;支付方式包括现金、转账等;支付周期有按月、按次等。
所以,签劳务合同时务必明确工资相关条款,以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维持劳务关系稳定。
三、工资超过5000扣多少
工资超过5000元的扣税金额,需依据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确定。我国目前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是工资收入减去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其他依法确定的扣除项目后的余额。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以不考虑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等扣除项目为例,若月工资收入为6000元,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 - 5000 = 1000元,对应3%的税率和0的速算扣除数,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000×3% - 0 = 30元。
若考虑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如社保公积金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应纳税所得额会相应减少,扣税金额也会降低。
具体扣税金额需结合个人实际收入和扣除情况,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以上是关于未签合同不给工资合法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