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庭笔录能否做为证据

2025-09-24 05:22:15 法律知识 0
  开庭笔录能否做为证据?开庭笔录可作为证据,从证据属性看,它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司法实践中,在上诉、再审及关联案件等多种情形常被使用,但作为证据时,需法庭审查判断,结合其他证据综合认定证明力大小。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开庭笔录能否做为证据

   开庭笔录可以作为证据。

   从证据属性来看,它具备成为证据的条件。首先,开庭笔录具有客观性,它是对庭审过程中各方陈述、举证、质证等实际情况的如实记录,是已经发生的庭审活动的客观呈现。其次,它具有关联性,笔录内容围绕案件事实展开,与案件待证事实存在紧密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案件相关情况。再者,其形成过程符合法定程序,遵循庭审的规范要求,具有合法性。

   在司法实践中,开庭笔录常被用于多种情形。比如在后续的上诉、再审程序中,若当事人对之前庭审中的某些陈述或行为有争议,开庭笔录能够还原当时场景,为法官判断提供依据。并且,若存在多个案件相互关联的情况,一个案件的开庭笔录可能对其他关联案件起到辅助证明作用。不过,开庭笔录作为证据使用时,需经法庭审查判断,结合其他证据综合认定其证明力大小。

   二、犯罪团伙要所有人开庭吗

   在犯罪团伙案件中,通常会让所有犯罪嫌疑人出庭受审。

   犯罪团伙作案往往涉及多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这些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程度的责任。法庭需要全面、公正地审理案件,对每个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和责任进行准确认定。因此,为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透明,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等合法权益,让他们有机会在法庭上陈述、辩解,接受法庭质证,一般会要求所有犯罪嫌疑人都出庭。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如犯罪嫌疑人因身体严重疾病等客观原因无法到庭,经法定程序批准,可以通过视频等适当方式参与庭审。但这只是极少数特殊情形,并非普遍做法。总之,正常情况下犯罪团伙案件会安排所有犯罪嫌疑人到庭参加庭审。

   三、开庭之后还要提交证据吗

   开庭之后是否还能提交证据,需依据具体情形判定。

   一般而言,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若逾期提交,法院通常不予采纳。但存在特殊情况,若该证据属于新证据,即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或者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等,是可以提交的。

   另外,如果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即使逾期提交的证据不属于新证据,法院也可能组织质证并对该证据进行审查认定。

   总之,开庭后能否提交证据并非绝对,要综合证据的性质、是否符合法定情形以及对方当事人态度等多方面因素考量。为保障自身权益,当事人应尽量在举证期限内完成证据提交。

   以上是关于开庭笔录能否做为证据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