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不签劳动合同的风险是什么
一、不签劳动合同的风险是什么
不签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存在一定风险:
对用人单位而言:
一是需支付双倍工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未签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是面临行政处罚。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若拒不改正,可能会受到相应罚款等处罚。
三是难以规范管理。没有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容易在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等方面产生纠纷,增加管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对劳动者来说:
一是劳动关系难以确定。在发生劳动争议时,缺少书面合同这一关键证据,可能导致劳动者难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进而影响权益维护。
二是权益保障不足。劳动合同中会明确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内容,没有合同,这些权益可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一旦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劳动者维权难度增大。
二、在校生可以签劳动合同吗
在校生能否签订劳动合同需分情况讨论。
若在校生已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且具备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是可以签订劳动合同的:一是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可与用人单位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二是已完成学业但尚未取得毕业证书,以就业为目的,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这种情况下可以签订劳动合同,其身份视为应届毕业生。
然而,若在校生尚处于学习阶段,学校对其有管理职责,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且用人单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接收其实习,此时双方建立的并非劳动关系,一般签订实习协议,而非劳动合同。
总之,判断在校生能否签订劳动合同,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条件,以及是否以就业为目的与用人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合作关系。
三、不给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需根据不同情况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其一,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例如,劳动者在单位工作了5个月但未签合同,那么从第二个月起至第五个月,单位需每月支付双倍工资。
其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者若遭遇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应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支付记录等。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不签劳动合同的风险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