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经过公证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应吗
一、经过公证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应吗
已经在公证机关完成公证程序的民事商业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文件,应当被视为确立法律关系的基本依据,除非有与之相冲突、足以削弱该次公证证明力的客观证据出现。
针对那些已经通过公证程序确认的以支付款项为主旨并且明确表明债务人同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务文书,如果债务人未能完全履行或者仅仅部分履行,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向具有司法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
倘若上述规定的债务文书确实存在错误或者遗漏,人民法院有权依法裁定撤销其强制执行资格,并将裁定书以书面形式通知并送达债务人和公证机构。
法律以及行政法规中规定未经公证的事项在法律效力上并不具备有效性的,都必须严格按照其所揭示的规定予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第三十六条
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第三十七条
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前款规定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
第三十八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未经公证的事项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依照其规定。
二、经公证的合同可否确认无效
经公证的合同是可以确认无效的。公证只是对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一种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证后的合同就一定完全有效。
一方面,公证机构在公证时主要是基于申请时所提供的材料和当时的情况进行审查。若存在一些隐藏的、后续才被发现的导致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比如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或者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等,即使经过公证,该合同依然是无效的。
另一方面,当出现新的证据或事实足以推翻公证所依据的基础时,相关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等合法途径,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法院会根据具体的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全面审查,若认定符合合同无效的法定条件,就会依法判决该经公证的合同无效。总之,公证并非赋予合同绝对有效的保障,合同效力最终还是要依据法律规定来判定。
三、家庭内部协议需公证吗
要是这两个人都同意了,而他们达成的那个协议又没有触犯到任何法律法规的话,那只要他们是真心实意地签下了这份书面协议,无论这个协议经过没经过公证程序,它在法律上就是被认可的。
所以啊,家庭协议搞个公证和不搞其实都差不多,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有效果。
哪怕一份不公正的协议照样具有法律效力呢!但是要注意哦,协议的生效并不代表着就可以自动产生财产归属的效果。
如果这份分割不动产的协议还没正式去登记过,那就得按照相关法规去处理喽。
值得一提的是,咱们国家在2015年出台的《公证法》里头明文规定,那些经过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都应该被视为真实情况的依据。
除非有着足够多的反面证据来证明这个公证书其实有问题。
第三十八条也提出了,只要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明确规定了哪些事情无需通过公证就能生效的,我们就必须遵循这个规定。
以上是关于经过公证的保证书有法律效应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