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探望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探望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探视权规定如下:
1.可享受此权利者为离婚后未亲自抚养孩子的父亲或母亲;
2.此权利源于基本人权法律条文;
3.离婚后才拥有此权利;
4.探视应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探望权的对象包括成年子女吗
探望权的实施对象是尚未独立生活或者共同居住的未成年子女。根据现行社会伦理观念,无论父母双方是否已经离婚或者分居,他们都理所应当地保有对未成年子女的探望权利,从而自然地成为探望权制度的实践者和实施主体。
务必明确的是,仅限于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居住的父或母,才能以探望权人身份行使该项权利。这个范畴既包括了亲生的父母,也涵盖了养育子女并承担相应抚养责任的继父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父母以外的其他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成年的兄弟姐妹等,能否依据亲属关系获得探望权的主体资格,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在我个人看来,基于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间的血缘联系)衍生出的探望权,其主要目的在于增进未成年子女与不在身边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孩子们心中,父母始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探望权的存在有助于确保子女能够享受到相对完整的父爱和母爱,进而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尽管与未成年人之间存在亲属法律关系的(外)祖父母和成年兄、姐,却无法成为探望权的实际主体。
三、探望权包括爷爷奶奶吗
在通常情况下,祖父母并不具备探望权这一项权益。所谓“探望权”,即指离婚之后未能直接养育子女的父亲或母亲有机会与子女进行探访、联络、会面、交流以及短期内共享家庭生活的权利。原因在于探望权实际上为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所拥有的一种权利,且并无关联性地涉及到祖父母层面,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祖父母通常并不被赋予探望权。
以上是关于探望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