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诈骗的威胁犯什么罪

2025-10-13 15:01:52 法律知识 0
  被诈骗的威胁犯什么罪?被诈骗后又受威胁可能涉及多个罪名,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强行索要财物的敲诈勒索罪,破坏社会秩序的寻衅滋事罪,以威胁手段当场劫取财物的抢劫罪。具体罪名认定要结合实际,由司法机关依法判断处理。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被诈骗的威胁犯什么罪

   被诈骗后又受到威胁,可能涉及多个罪名:

   一是敲诈勒索罪。若威胁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诈骗人使用威胁、要挟等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达到一定数额标准或符合多次敲诈勒索情形,构成此罪。比如威胁被诈骗人,若不交出一定钱财,便会对其人身安全造成伤害,迫使被诈骗人基于恐惧心理交付财物。

   二是寻衅滋事罪。若威胁行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等破坏社会秩序的,可构成寻衅滋事罪。

   三是抢劫罪。若威胁手段达到足以压制被诈骗人反抗程度,当场劫取财物,则构成抢劫罪。

   具体罪名认定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威胁的手段、目的、造成的后果以及涉及财物数额等多方面因素,由司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

   二、不分赃能定诈骗罪吗

   不分赃也可能定诈骗罪。诈骗罪的认定核心在于是否实施了诈骗行为,即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人因此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只要行为人参与了诈骗犯罪的谋划、实施等环节,有共同诈骗的故意且实施了相应行为,即便没有参与分赃,也构成诈骗罪。比如在一个诈骗团伙中,有人负责虚构项目吸引被害人投资,有人负责提供虚假资料,有人负责转账操作等,即使其中部分人未实际获取赃款,整个犯罪行为仍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都为诈骗得逞起到了作用,均应以诈骗罪论处。

   是否分赃以及分赃情况,主要影响的是在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量刑的轻重。积极参与诈骗行为但未分赃或分赃较少的,在量刑时会综合全案情节考量,可能相对分赃多、作用大的行为人从轻处罚,但不影响诈骗罪的定性。

   三、微信高诈骗风险怎么关

   微信被提示高诈骗风险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触发了微信安全系统的监测机制。若要解除,可尝试以下操作:

   首先,完善账号信息。补充真实、完整且准确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等实名信息,这有助于微信进一步核实账号主体身份,降低风险提示。

   其次,规范账号使用行为。停止一切可能存在风险的操作,比如避免频繁添加陌生好友、不随意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登录微信。若近期有异常的资金交易,确保交易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再者,向微信官方申诉。通过微信客户端内的反馈渠道,详细说明自身情况,表明账号并无诈骗行为,提交申诉请求审核。申诉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若有),如身份信息、交易凭证等,以加快审核进度和提高申诉成功率。

   最后,留意微信官方通知。微信审核团队会根据提交的信息进行评估,耐心等待结果。若申诉成功,高诈骗风险提示将解除;若申诉未通过,可再次检查自身行为及信息,补充资料后再次申诉。

   以上是关于被诈骗的威胁犯什么罪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