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销售假货是怎么量刑
一、销售假货是怎么量刑
在法律中,“售卖假货”通常被理解为销售仿冒他人注册商标之产品的行为。
此种违法操作的定罪与量刑均设有相应的起点及基准。
若销售数量较小且未对社会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则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须承受刑事责罚并可进行立案追责者,则案件的处理程序与量刑标准如下所述:
①销售金额可划分为较大、巨大以及特别巨大三个等级。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当销售金额超过人民币五万元时,便属于金额较大的范畴,应判处有期徒刑或根据具体案情处以拘役,同时还需缴纳罚金。
②若销售金额达到特别巨大的程度,则可能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情节特别恶劣,甚至可能被没收全部财产。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销售假货是卖出金额,还是库存金额也算
销售虚假产品不仅仅看成本,还要算总销售额。
这就是,售出这种次品后赚到和应该赚到的所有非法利润都算是“销售金额”。
如果有标价的话就按这个标价算,没有的话就参考正常合格产品市面中等的价格。
生产的单个产品怎么定价呢?看清楚它在售时写的那个价;同理,卖出去的单个商品怎么定价呢?那就取超市内标记的这个价就可以了。
三、销售假货金额18万怎么处罚
售卖假货达到18万元,已属重罪,侵犯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依据《刑法》,售卖方可能面临刑罚。
在处罚方面,可能会被判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另加或单处罚金,罚金数额为销售金额的50%至2倍之间。
此举意在严打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市场公平竞争与消费者权益。
以上是关于销售假货是怎么量刑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