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诈骗罪和合同诈骗区别

2025-10-22 17:22:32 法律知识 0
  诈骗罪和合同诈骗区别?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区别:侵犯客体不同,前者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后者主要是市场经济秩序;客观表现各异,前者虚构骗财,后者签履合同骗财;犯罪主体有别,前者一般为16周岁自然人,后者包括自然人和单位;量刑标准有差异,后者同等数额量刑可能更重。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诈骗罪和合同诈骗区别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存在多方面区别:

   一是侵犯客体不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合同诈骗罪主要侵犯的是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也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其对市场交易秩序的破坏更为突出。

   二是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合同诈骗罪则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例如,普通诈骗可能编造生活困难借钱后消失不见;合同诈骗多涉及经济交易合同,如虚构货源签订买卖合同收款后不供货。

   三是犯罪主体有别。诈骗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合同诈骗罪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四是量刑标准有所差异。由于合同诈骗罪涉及经济交易领域,对市场经济秩序影响较大,在同等诈骗数额下,其量刑可能相对较重。

   二、14岁诈骗怎么处理最快

   14岁未成年人实施诈骗行为,因其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一般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

   一是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家长或监护人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使其认识到诈骗行为的错误性和违法性。

   二是由政府收容教养。若该未成年人诈骗行为情节恶劣,如诈骗数额较大、造成严重后果等,政府可依法对其进行收容教养,通过专门的教育矫治措施,帮助其改正错误,避免再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要求退赔诈骗所得。应责令14岁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将诈骗所得财物退还给被害人,尽量弥补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在处理过程中,相关部门会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同时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17岁诈骗会被判刑吗

   17岁实施诈骗行为,可能会被判刑,但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17岁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若实施诈骗行为且诈骗数额达到当地规定的立案标准,便构成诈骗罪,会面临刑事处罚。一般而言,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不过,鉴于其为未成年人,依据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在司法实践中,还会综合考虑案件具体情况,如犯罪动机、手段、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来确定最终的刑罚。总之,17岁诈骗虽可能判刑,但处罚会相对从轻。

   以上是关于诈骗罪和合同诈骗区别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