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遗产诈骗怎么定性诈骗
一、遗产诈骗怎么定性诈骗
遗产诈骗定性为诈骗需从多方面判断。首先,犯罪主体方面,实施遗产诈骗的行为人需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从主观故意来看,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遗产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等合法权益受损,仍积极追求这一结果。
客观行为上,表现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诱使相关人员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遗产。比如编造虚假遗嘱、伪造继承人身份等。虚构事实是指无中生有地编造不存在的事实;隐瞒真相则是对影响遗产分配的关键事实予以隐瞒。
被害人因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此错误认识而做出处分遗产的行为,导致自身财产损失。
此外,诈骗数额需达到当地规定的诈骗罪立案标准,不同地区标准有所差异。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各要素,才能将遗产诈骗行为定性为诈骗犯罪,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二、婚后财产属于一方遗产
婚后财产在一定情况下属于一方遗产。
婚后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即夫妻双方共同共有。当一方去世时,需先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通常是平均分割,分割后属于去世一方的那部分财产才会作为其遗产进行继承。
例如,夫妻婚后共同购买的房产,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若一方离世,首先要将房产价值的一半划分给在世的另一方,剩下的一半房产价值才属于去世一方的遗产。
而对于婚后明确约定为一方单独所有的财产,比如夫妻双方签订协议,约定某笔婚后收入仅归一方所有,那么这笔财产在该方去世时就直接作为其个人遗产。遗产的继承会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即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有遗嘱的,则按照遗嘱继承。
三、遗产是婚后共同财产吗
遗产是否属于婚后共同财产需分情况判定。
若被继承人明确表示遗产仅由夫妻一方继承,即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那么该遗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而非婚后共同财产。例如,老人立遗嘱表明自己名下房产由儿子一人继承,这种情况下该房产就不属于儿子与其配偶的婚后共同财产。
若没有明确指定只归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所继承的遗产,一般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比如,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的父母去世,未留下遗嘱明确财产归属,该方继承的父母遗产就会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遗产就是或不是婚后共同财产,关键在于被继承人对遗产的分配意愿是否明确指定归属。
以上是关于遗产诈骗怎么定性诈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