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对于财产的约定有用吗
一、婚内对于财产的约定有用吗
婚内对于财产的约定是有用的。具体如下:
一是法律有明确规定。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二是具有法律效力。只要夫妻双方作出的财产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该约定对双方就具有法律约束力。
三是可按约定处理财产。在夫妻双方对财产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若日后发生财产纠纷,一般会按照双方的约定来处理相关财产问题,而不是直接按照法定的夫妻财产制来划分。
不过,为避免后续可能产生的争议,在进行婚内财产约定时,最好能明确约定财产的具体范围、归属等内容,并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
二、婚后买房怎样属于个人财产
婚后买房若想属于个人财产,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一是一方用婚前个人财产全款购房。若能明确证明购房资金来源于婚前个人积蓄,且房产登记在出资方名下,该房产属于个人财产。比如一方婚前有一笔存款,婚后用此存款全款购买房屋并登记在自己名下。
二是双方签订财产协议。夫妻双方可以书面约定婚后购买的房产归一方所有,此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只要协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房产便依协议归属。
三是一方父母出资购房。婚后由一方父母全款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通过上述合法途径,能在婚后实现房产属于个人财产的目的。
三、婚后购房个人财产怎么算
婚后购房在特定情形下可认定为个人财产,具体如下:
一是一方用婚前个人财产全款购房,且登记在自己名下。此种情况下,房屋系婚前个人财产的转化形式,仍属个人财产。因为购房资金源于婚前个人积蓄,不存在婚后共同财产的投入,登记在出资方名下,能明确体现财产的归属。
二是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可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三是夫妻双方签订书面财产协议,约定婚后购买的房屋归一方所有。只要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根据协议约定,该房屋就属于约定的一方所有。
以上是关于婚内对于财产的约定有用吗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