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定监护人是指谁
一、离婚法定监护人是指谁
离婚后,法定监护人的确定需分情况来看: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离婚并不改变这一身份。即使父母离婚,父母双方仍然都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对孩子都有监护权和抚养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会确定一方直接抚养孩子,另一方通过支付抚养费、探望等方式行使监护权利。但如果一方存在严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等不宜担任监护人的情形,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申请变更监护权。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一般由配偶、父母、子女等按顺序担任。离婚后,若一方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通常情况下,配偶在未被依法撤销监护资格时,仍是法定监护人;若配偶不适合担任,可由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担任。
二、离婚二审终审判决怎么执行
离婚二审终审判决的执行,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是生效确认。二审终审判决一经作出即生效,当事人应明确判决的具体内容和生效时间。判决书会明确双方在婚姻关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财产分割执行。若涉及房产、车辆、存款等财产分割,一方不履行判决确定的财产交付义务时,另一方可以向一审法院或者与一审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措施,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三是子女抚养执行。关于子女抚养权和抚养费的判决,若一方拒绝将子女交给对方抚养或不按时支付抚养费,另一方也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会通过多种方式督促被执行人履行,如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确保子女权益得到保障。
总之,在对方不履行离婚二审终审判决时,权利人应及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离婚二审判决书要多久下来
离婚二审判决书下达的时间通常有一定的规定,但具体时长可能因案件复杂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需经本院院长批准。比如案件涉及复杂的财产分割问题,双方争议较大,或者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事实等,就可能导致审理时间延长。
在实际操作中,二审法院在审理结束后会尽快作出判决并下达判决书。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可能会在三个月内顺利审结并下达判决书;而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件,经过批准延长审限后,可能会超过三个月才下达判决书。
此外,判决书的送达也需要一定时间,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送达时间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
以上是关于离婚法定监护人是指谁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