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合同无效
一、如何认定合同无效
合同无效的认定需依据法律规定的具体情形来判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例如,通过欺骗国家机关签订采购合同,获取非法利益。
二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比如,双方合谋通过签订虚假合同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侵害债权人利益。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常见的如为逃避税收,签订虚假的房屋买卖合同。
四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例如,签订传播有害内容的出版合同,对社会公序良俗造成不良影响。
五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签订的合同。
在具体案件中,需要综合考虑合同的签订背景、目的、履行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证据来证明是否存在上述无效情形。法院或仲裁机构会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作出合同是否无效的认定。
二、如何认定合同是无效的
若出现下列情况,我们有足够理由判定此项合同为无效:首先,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士签订的合同;其次,行为人和相对人都包含着虚假意向的表达而缔结的合同;再有,目的在于破坏法律秩序并滥用权力,违反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等等。
如你认为某份合同为无效,可以通过在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相关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这两种方式,来确认该合同的无效性。
三、如何认定恶意串通合同无效的情形
认定恶意串通合同无效,通常需考虑以下情形:
(一)主观上存在恶意。合同双方当事人明知或应当知道其行为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仍故意为之。例如,双方为逃避债务,虚假签订买卖合同转移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这种主观故意就是恶意的体现。
(二)双方有串通行为。当事人之间存在互相配合、共同谋划的行为,通过不正当手段达成合同约定。比如,在招投标中,投标人与招标人私下勾结,内定中标结果,排除其他竞争对手。
(三)造成了损害后果。该合同的履行会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特定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实际损害。若只是有串通行为,但未产生损害后果,一般难以认定合同无效。
此外,还需结合相关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如当事人之间的沟通记录、合同条款的不合理性、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市场价值等,都可能作为认定恶意串通的依据。法院在审理时会审慎审查,以确保准确认定合同是否因恶意串通而无效。
以上是关于如何认定合同无效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