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还可以约定财产吗
一、婚后还可以约定财产吗
婚后可以约定财产。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对婚后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这种约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明确夫妻双方在财产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约定的内容较为宽泛,既可以约定婚后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也可以约定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并且,约定所涉及的财产范围不限,包括房产、车辆、存款、投资收益等各类财产形式。
该约定对夫妻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涉及财产处分、债务承担等问题时,只要约定合法有效,将依据约定来处理。不过,为确保约定的有效性,需注意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且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若日后因财产约定产生纠纷,书面约定将成为关键证据,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婚后财产如何分割公证
婚后财产分割公证流程如下:
第一步,准备材料。双方需携带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婚姻状况证明,结婚证等;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车辆行驶证、存款证明等;草拟好的财产分割协议文本。
第二步,提出申请。双方当事人亲自到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并填写公证申请表。需如实说明申请公证事项的有关情况,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
第三步,公证机构受理与审查。公证机构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之后,公证员会就财产分割协议内容,审查财产的权利证明,查问当事人的订约是否受到欺骗或误导等情况。
第四步,出具公证书。经审查符合公证条件的,公证机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证明财产分割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婚后财产一定能分到吗
婚后财产并非一定能分到。
婚后财产的分配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首先,若夫妻双方对婚后财产有书面约定,明确各自财产的归属,那么在离婚等涉及财产分配情形时,应按照约定执行。例如约定婚后各自收入归各自所有,一方就不能要求分割另一方依约属于个人的财产。
其次,若无约定,婚后财产通常为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一般由双方协商分割;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比如一方在婚姻中存在重大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法院在分配财产时可能会对无过错方予以适当倾斜,过错方可能会少分。
此外,如果婚后财产是通过遗嘱或赠与合同明确只归一方的财产,属于该方个人财产,另一方不能进行分割。所以,婚后财产不一定能分到,要综合多种因素判断。
以上是关于婚后还可以约定财产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