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60日还是1年
一、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60日还是1年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1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
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几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应及时关注自身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在规定的时效期内及时申请仲裁,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超过时效期申请仲裁,可能会面临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驳回申请的情况。
三、劳动争议怎么列仲裁请求
劳动争议仲裁请求需依具体情况精准列出。
确认劳动关系方面,若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可请求确认与用人单位在特定时间段内存在劳动关系。
工资福利诉求上,可主张未支付的工资,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加班工资等;若有克扣工资情形,要求补足克扣部分。涉及奖金、津贴、补贴等,按实际应得提出支付请求。
社会保险与福利,请求用人单位补缴未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若因未缴纳保险导致劳动者损失,如无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相应损失。
解除劳动关系权益,若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可请求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若是协商一致解除或劳动者因单位过错解除,可主张经济补偿金。
此外,若因劳动争议产生未休年假工资报酬、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等,也应作为仲裁请求明确提出。总之,要基于事实和法律,清晰、准确地列出各项仲裁请求,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60日还是1年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