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履行的无效合同有效吗
一、未履行的无效合同有效吗
未履行的无效合同自始无效,不具有法律效力。无效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协商订立,但因其不具备或违反了法定条件,法律规定不承认其效力的合同。
合同无效的原因多样,如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
即便合同未履行,只要符合上述无效情形,就不产生有效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所以,判断合同是否有效并非取决于是否履行,而是看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若不符合,即便未履行,合同也自始无效。
二、合同无效是否能继续履行
合同无效不能继续履行。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致合同当然不发生效力,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依据法律规定,无效的合同无需履行,双方也无需受其约束。因为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其约定的权利义务不具有合法性,若继续履行,不仅无法实现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还可能导致不合法的状态持续。
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比如,若合同涉及买卖禁止流通的物品,此合同自始无效,不能继续履行买卖行为,双方需返还财物,过错方要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合同无效时,应及时停止履行,依法处理后续事宜。
三、什么叫未履行的合同无效
不存在“未履行的合同无效”这种绝对说法。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未履行的合同不一定无效。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当事人未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属于违约行为,要承担违约责任,但合同本身是有效的。例如,甲与乙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货物,乙支付货款。之后甲未交付货物,这属于甲违约,不能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乙可以要求甲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所以,合同是否无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定无效情形,而非是否履行。
以上是关于未履行的无效合同有效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