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立案的多吗
一、网络暴力立案的多吗
网络暴力立案的数量目前没有确切统一的庞大统计表明其多或者少。
一方面,随着网络发展,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人们对自身权益保护意识增强,相关部门也在不断重视网络环境治理,在一些典型的、造成严重后果的网络暴力案件中,例如对他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导致自杀等极端后果或者严重侵犯名誉权、隐私权等情况时,是会立案处理的。
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暴力存在取证困难的情况,很多时候受害者难以收集足够证据证明施害者的行为,以及网络暴力行为界定存在一定模糊性,例如某些言语攻击达到何种程度构成暴力不易确定,这都可能影响立案数量,导致部分网络暴力行为未能立案。
二、网络暴力罪名有哪些行为
网络暴力可能涉及以下罪名相关的行为:
1. 侮辱罪相关行为。在网络上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比如通过恶意辱骂、编造低俗内容诋毁他人人格等行为。这种行为是对他人人格尊严的严重侵犯,情节严重的可构成侮辱罪。
2. 诽谤罪相关行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在网络空间传播,损害他人名誉。例如恶意编造他人存在不良行为、虚假的经济问题等谣言,致使他人社会评价降低,若达到情节严重标准,可被认定为诽谤罪。
3.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相关行为。如果在网络暴力过程中,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他人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这可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三、网络暴力行为的入罪标准
网络暴力行为是否入罪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从侵犯人身权利方面看,若网络暴力行为导致他人名誉严重受损,如在网络上编造虚假事实对他人进行恶意诽谤,造成他人社会评价急剧降低,情节严重时可构成诽谤罪。这里的情节严重通常指多次实施诽谤行为、造成他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等。
如果网络暴力涉及到对他人的侮辱,公然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例如在网络上用极其低俗、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人人格尊严。
另外,若通过网络暴力泄露他人隐私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比如未经他人同意,将他人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大量在网络上传播。
还存在一种情况是,网络暴力行为引发他人自杀等严重后果,且网络暴力行为与该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实施网络暴力者也可能面临相应刑事处罚。
以上是关于网络暴力立案的多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