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的量刑怎么定
一、合同诈骗的量刑怎么定
合同诈骗量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确定。根据诈骗数额、犯罪情节等因素分为三个量刑档次。
第一档,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依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诈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较大。
第二档,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通常诈骗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巨大。其他严重情节包括多次实施合同诈骗、导致被害人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等。
第三档,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当诈骗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时,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有造成被害人自杀、企业破产等后果。
司法实践中,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犯罪动机、手段、退赃退赔情况、被害人谅解程度等。若存在自首、立功等情节,可从轻或减轻处罚;若为累犯,则可能从重处罚。
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区别
诈骗与合同纠纷有明显区别:
1. 主观目的:诈骗中,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签订合同只是其骗取财物的手段。而合同纠纷中,当事人签订合同是为了实现合同目的,因客观原因或履行能力问题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不存在非法占有目的。
2. 行为方式:诈骗往往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如编造虚假身份、虚假项目等,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自愿”交付财物。合同纠纷中,当事人虽可能存在一定违约行为,但通常基于合同约定展开,不会刻意采用欺诈手段骗取财物。
3. 履行能力与行为表现:实施诈骗的人可能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虽有一定履行能力,但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收到财物后会挥霍、转移或逃匿。合同纠纷当事人一般有一定履行合同的意愿和能力,只是因各种原因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且在违约后通常会采取一定补救措施或承担违约责任。
4. 法律后果:诈骗属于刑事犯罪,行为人要承担刑事责任,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罚金等。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主要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承担的是民事责任,如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
三、合同诈骗最低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最低立案标准根据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具体来说,若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如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或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等作担保,诱使对方当事人与其签订、履行合同,进而骗取财物达到二万元及以上,公安机关就会予以立案处理。
这里的合同既包括书面合同,也包括口头合同等形式。并且,立案标准中的数额是指行为人实际骗取的财物数额,而非合同标的额。当达到这一标准时,受害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司法机关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展开调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以上是关于合同诈骗的量刑怎么定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