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判实刑什么原因
一、取保候审判实刑什么原因
取保候审后被判处实刑,通常有以下原因:
1. 案件本身性质严重: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例如犯罪手段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等。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但法院综合考量犯罪事实,认为其罪行应当判处实刑。比如,在故意伤害案件中,致被害人重伤,尽管嫌疑人被取保候审,法院仍会依据其犯罪的严重程度判处实刑。
2.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期间违反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干扰证人作证,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等。这种不遵守规定的行为表明其存在较大的社会危险性,法院可能会因此判处实刑。
3. 缺乏从轻、减轻情节:法院量刑时会考虑各种情节。若犯罪嫌疑人没有自首、立功、坦白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且悔罪态度不明显,法院可能会依法判处实刑。
4. 证据和事实清晰:随着侦查的深入,证据更加确凿充分,能够清晰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罪行,且不存在无罪或罪轻的合理辩护事由,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判处实刑。
二、取保候审后怎么通知开庭
取保候审后,法院通常会通过以下方式通知开庭:
- 传票通知:这是最常见的方式。法院会制作书面传票,详细写明开庭的时间、地点、案由等信息,然后按照法定程序送达给被告人。送达方式多样,若被告人在本地有固定住所,法院可能直接派人送达;若被告人住处较远或送达不便,也会采用邮寄方式,以挂号信或法院专递将传票寄给被告人。
- 电话通知:部分情况下,法院工作人员会电话联系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或法定代理人,告知开庭时间和地点,并提醒其准时参加。不过,后续通常仍会以书面传票为准。
- 委托通知:若被告人委托了辩护人,法院也可能先通知辩护人,再由辩护人转告被告人。辩护人有义务及时准确地将开庭信息传达给被告人,并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和出庭准备指导。
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接收法院通知。若变更联系方式,需及时告知办案机关,以免错过开庭。
三、取保候审后需要户籍地吗
取保候审不一定需要户籍地。根据法律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遵守一定规定,其中包括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通常会要求被取保候审人提供保证方式,一般有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执行机关考虑的关键因素是能否保证被取保候审人遵守规定,防止其干扰证人作证、毁灭证据或再次犯罪等。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本地有固定住所、工作单位且能提供合适的保证人或保证金,即便不是本地户籍,也可在本地执行取保候审。反之,若其在本地无固定居所,执行机关可能会考虑让其回户籍地执行取保候审,以便更好地监管。总之,是否需要回户籍地取决于案件具体情况和执行机关的判断。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判实刑什么原因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