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辞工不给辞怎么办
一、劳动法辞工不给辞怎么办
若遭遇劳动法辞工不给辞的情况,可按以下方法应对:
第一,明确自身权益。依据法律规定,正式员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员工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便可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单位批准。
第二,保留证据。以书面形式提交辞职信,可通过邮政快递“辞职信(解除劳动关系通知)”,并在快递单上注明内容,保留好底单作为证据。
第三,与单位协商。尝试和单位沟通,说明辞职的合理原因和依据,争取协商解决。
第四,寻求调解。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让调解委员会介入协商,促使单位同意辞职。
第五,申请仲裁。若协商、调解均无法解决,可在收集好相关证据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办理离职手续。
第六,提起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员工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遵守法律程序和规定。
二、劳动合同怎么签才算无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情形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愿订立或变更合同。例如,劳动者伪造学历证书获取工作并签订合同,或用人单位隐瞒关键劳动条件胁迫劳动者签约。
2.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如合同规定用人单位可不缴纳社保,或劳动者工伤概不负责,此类条款因排除劳动者法定权利而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比如,某些岗位要求劳动者每天工作16小时,严重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该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是否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一旦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三、劳动合同中哪些约定无效
劳动合同中以下约定无效: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约定。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定标准,且不支付相应加班费,此约定因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关于工作时间和工资支付的规定而无效。
2.免除用人单位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约定。比如合同约定“用人单位无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免除了单位的法定义务,排除了劳动者享受社保的权利,应属无效。
3.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约定。例如用人单位故意隐瞒工作的危险性,诱使劳动者签订合同,相关条款无效。
4.限制劳动者基本权利的约定。如约定劳动者在合同期内不得结婚、生育等,这类约定侵犯了劳动者的基本人权,不具有法律效力。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若劳动者遇到劳动合同中有无效约定的情况,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辞工不给辞怎么办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