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怎么规定扣工资
一、劳动法怎么规定扣工资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克扣劳动者工资,但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扣减。
一是依法代扣工资。包括个人所得税、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以及法律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二是赔偿单位经济损失。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劳动合同约定要求其赔偿。这种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三是违纪违规扣除。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扣除未出勤期间工资,符合单位依法制定且公示的规章制度的违纪罚款等,也在合理范围内。
用人单位扣工资必须有明确法律依据和正当理由,否则属于克扣工资的违法行为。劳动者遇到不合理扣工资情况,可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权。
二、劳动法工资是怎么样的
劳动法对工资有如下规定:
第一,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第二,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三,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以上是劳动法中关于工资的主要规定,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具体可咨询专业人士。
三、劳动合同无效有工资吗
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仍可获得工资。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因为即便劳动合同无效,但劳动者已经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实际劳动,付出了相应的劳动力,从公平和等价有偿的原则出发,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工资。
例如,劳动者在某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不过劳动者在此期间完成了工作任务,企业不能以合同无效为由拒付工资,而需按照同岗位或相近岗位的报酬标准支付。这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用人单位利用无效合同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所以,劳动合同无效不影响劳动者获得其应得的工资。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怎么规定扣工资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