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怎么样才能和解

2025-07-12 21:40:08 法律知识 0
  取保候审怎么样才能和解?取保候审期间达成和解,可按四方面操作:明确适用范围,一般特定轻罪案件可和解,有故意犯罪前科者除外;双方表达和解意愿,可自行或在第三方主持下沟通;协商赔偿、道歉等内容;制作和解协议书,司法机关审查后可对嫌疑人从宽处理。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取保候审怎么样才能和解

   取保候审期间达成和解,可按以下方面操作:

   首先,明确和解适用范围。并非所有案件都能和解,通常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可以和解。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和解程序。

   其次,双方表达和解意愿。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都可以向办案机关表达和解意向。双方可以自行沟通,也可以在办案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的主持下进行协商。

   再次,协商和解内容。双方就民事赔偿、赔礼道歉等事项进行协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

   最后,制作和解协议书。双方达成和解后,共同签署和解协议书。办案机关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达成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宽处理。

   二、取保候审期限怎么缩短的

   取保候审期限一般难以主动缩短,但存在一些法定情形可提前解除取保候审。

   第一,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规定,案件侦查终结,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例如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情况。

   第二,若被取保候审人违反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变更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一旦被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取保候审自然提前结束。

   此外,司法机关会综合案件的实际进展、证据收集情况等因素来决定是否提前解除取保候审。被取保候审人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争取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尽快结束取保候审状态。

   三、取保候审没有犯错怎么办

   取保候审期间未犯错,也就是未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会产生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时,执行机关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根据法律规定,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

   第二,解除取保候审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办案机关应退还其交纳的保证金。被取保候审人可以凭借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第三,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情况,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若最终查明嫌疑人无罪,不会留下犯罪记录;若案件仍在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阶段,后续会根据具体的证据和事实情况继续推进相应的司法程序。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怎么样才能和解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