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一、欺诈属于民事还是刑事
欺诈行为既可能属于民事范畴,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关键在于具体情形。
从民事角度而言,欺诈通常指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比如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与其签订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并且受欺诈方因该欺诈行为遭受损失的,欺诈方需承担赔偿责任。
从刑事方面来看,当欺诈行为符合一定犯罪构成要件时,就会构成刑事犯罪,如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若欺诈行为达到当地关于诈骗罪的数额标准,且行为人具备相应犯罪故意和行为,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一般会根据犯罪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判断欺诈属于民事还是刑事,要综合考量欺诈行为的具体手段、造成的后果、涉及的金额等多种因素。
二、欺诈是法院立案还是公安局立案
欺诈行为的立案机关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若欺诈行为构成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当达到当地规定的诈骗罪立案标准时,公安机关会依法受理并开展侦查工作,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若欺诈行为属于民事欺诈,即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民事行为,这种情况应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需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法院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会予以受理。法院将围绕双方争议焦点,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民事裁判,判定责任承担等相关问题。
所以,要先判断欺诈行为的性质,进而确定是由公安机关立案还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欺诈赔偿标准一览表
在我国,不同场景下欺诈赔偿标准有所不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若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民法典》: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事行为被撤销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食品安全法》: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以上是关于欺诈属于民事还是刑事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