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必须要一年嘛
一、取保候审必须要一年嘛
取保候审并非必须满一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这意味着十二个月是取保候审期限的上限,而非必须达到的时长。
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实际期限会依据具体案件情况而定。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的条件发生变化,例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病情好转符合收押条件等,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另外,当案件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工作推进到下一阶段,后续司法机关也可能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重新计算期限。
综上,取保候审的期限可根据案件实际进展和具体情况在十二个月的上限内灵活确定,并非一定要持续一年。
二、怎么取保候审快2年了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若取保候审已近2年,这明显超出了法定的期限。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可以与执行机关沟通,要求其说明继续采取该措施的理由。若执行机关无正当理由继续取保候审,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书面申请,说明取保候审已超法定期限,要求解除。相关机关在收到申请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决定。若同意解除,应及时办理解除手续。
如果执行机关拒绝解除,当事人可向上级主管部门、人民检察院等反映情况,通过法律监督途径促使其依法解除取保候审措施。同时,对于因超期取保候审遭受损害的,当事人还有权依法获得国家赔偿。
三、取保候审需要去社区吗
取保候审是否要去社区,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而言,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遵守多项规定,其中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
若执行机关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期到社区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相关的监管、教育、帮扶等措施,那么就需要去社区。比如可能会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监督,了解其思想、行为动态等。但并非所有取保候审的人员都要去社区,要是执行机关未做此类要求,就无需去社区。
此外,要是存在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情形,执行机关可能会决定改变强制措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逮捕等。所以,被取保候审人员应严格遵循执行机关的要求和规定。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必须要一年嘛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