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小时工规定是什么
一、劳动法小时工规定是什么
劳动法对于小时工即非全日制用工有多项规定。
在工作时间上,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工资支付方面,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关于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此外,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小时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兼顾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的需求,平衡了双方的利益,规范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市场秩序。
二、劳动法年假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规定如下:
1. 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2.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3. 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若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不安排,但需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享受当年年休假:
1. 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
2. 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
3. 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
4. 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
5. 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
三、劳动法节日加班费怎样算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对于节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如下:
法定节假日加班,用人单位需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这里所说的工资是指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例如,劳动者日工资为200元,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一天,其加班费应为200×3 = 600元。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比如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且未安排补休,日工资200元,那么当天加班费就是200×2 = 400元。
计算加班工资时,月工资一般按照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日工资可通过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得出,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得出。
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上述规定支付劳动者节日加班费,若未依法支付,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小时工规定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