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与解除劳动合同区别
一、开除与解除劳动合同区别
开除和解除劳动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
1. 性质不同:开除是用人单位对具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存在违法乱纪行为但又不够刑事处分的职工,依法强制解除劳动关系的行政处分。而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包括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等,不带有行政处分性质。
2. 适用对象不同:开除适用于严重违纪违法的职工;解除劳动合同适用范围更广,涵盖职工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变化等多种情形,并不一定是职工存在过错。
3. 程序不同:开除职工需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如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的审批等;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不同情形有不同程序要求,如协商解除需双方达成一致,预告解除需提前通知等。
4. 法律后果不同:被开除的职工可能会在求职等方面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且一般没有经济补偿;解除劳动合同在不同情形下,可能有经济补偿,如用人单位无过错性辞退等。
二、空白劳动合同属于欺诈吗
空白劳动合同不一定属于欺诈,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若用人单位故意提供空白合同,且隐瞒或歪曲关键合同条款,如劳动报酬、工作岗位、工作地点等重要信息,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字,可认定为欺诈。因为这种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导致劳动者无法准确了解合同内容和自身权益义务。
若用人单位提供空白合同是基于合理原因,如合同某些条款需后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向劳动者充分说明,在双方达成一致后再填写完整,一般不构成欺诈。不过,即便如此,用人单位也有义务确保合同最终内容符合双方事先约定。
一旦被认定为欺诈,根据法律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该劳动合同。若合同被撤销,用人单位可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赔偿劳动者损失等。
三、劳动合同无效的补偿标准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若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 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损失。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一定比例的赔偿费用。
2. 劳动保护待遇损失。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3. 工伤、医疗待遇损失。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一定比例的赔偿费用。
4.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一定比例的赔偿费用。
若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无效存在过错,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也需承担赔偿责任。
以上是关于开除与解除劳动合同区别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