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劳动合同的赔偿怎么计算

2025-08-15 07:40:55 法律知识 0
  不签劳动合同的赔偿怎么计算?不签劳动合同赔偿分两种情况:一是超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从第二个月起每月付二倍工资,最多11个月;二是满一年未签,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自应签之日起付二倍工资。维权要注意仲裁时效,保留劳动关系证据。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不签劳动合同的赔偿怎么计算

   不签劳动合同的赔偿计算方式如下:

   1.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此二倍工资的计算,以劳动者实际收入为基数,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一般是从用工第二个月开始计算,最多支付11个月。例如,劳动者月工资5000元,从第二个月开始,用人单位需每月额外支付5000元作为赔偿,最多支付11个月,即额外赔偿55000元。

   2. 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需注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劳动者应及时主张权利,避免超过仲裁时效。同时,劳动者要保留好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以便在维权时使用。

   二、不签劳动合同就走人算胁迫吗

   不签劳动合同就走人通常不算胁迫。胁迫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意思表示。

   一般情况下,不签劳动合同就走人,更多是一种自主的离职选择行为。若用人单位只是告知员工不签合同无法继续工作,而未实施上述要挟行为,员工选择离开是对自身权益的一种考量,不属于被胁迫。

   但如果用人单位存在以暴力、威胁等手段,使员工因恐惧而不敢拒绝签订合同,或因害怕不签合同会遭遇身体伤害、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而被迫留下工作,此时可认定为胁迫。遇到这种胁迫情况,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或通过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不签劳动合同能交五险一金么

   不签劳动合同也能交五险一金。

   劳动关系的建立并非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唯一标志。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只要存在实际用工,即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也是受法律认可和保护的。

   而缴纳五险一金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依据社会保险法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用人单位应当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需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

   实践中,部分用人单位可能会先为员工缴纳社保和公积金,之后再补签劳动合同。不过,不签订劳动合同会使用人单位面临法律风险。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所以,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五险一金。

   以上是关于不签劳动合同的赔偿怎么计算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