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如何判无效
一、借款合同如何判无效
判定借款合同无效需依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合同会被认定无效:
第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若出借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合同无效。
第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这种通过非法或违规途径获取资金再转贷的行为,会使借款合同无效。
第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职业放贷人的放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相关合同无效。
第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比如明知借款用于赌博、贩毒等违法犯罪,借款合同无效。
第五,违背公序良俗。若借款合同内容违反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也会被判定无效。
第六,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双方虚构借款事实签订合同。
法院判定借款合同无效时,会综合案件证据和事实,依据上述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二、借款合同属于刑事吗
借款合同一般属于民事范畴,而非刑事。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常因违约、欠款不还等发生纠纷,这些多是民事法律问题,受《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调整。比如,借款人未按约定还款,贷款人可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要求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
不过,在特定情形下,借款合同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例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此外,若借款行为本身涉及非法集资、贷款诈骗等犯罪行为,也会进入刑事法律的规制范围。
判断借款合同是否属于刑事,关键看是否存在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不能一概而论。
三、民间借款合同无效吗
民间借款合同并非必然无效,一般情况下,符合法律规定的民间借款合同是有效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民间借款合同无效:
1.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2.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3.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4.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6.违背公序良俗的。
判断民间借款合同是否有效,需依据具体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若合同内容未违反上述无效情形,且双方当事人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通常有效。一旦合同被认定无效,借款人应返还借款,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由此所受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以上是关于借款合同如何判无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