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人员属于刑事案底吗
一、失信人员属于刑事案底吗
失信人员不属于刑事案底。
失信人员,即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是在民事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这本质上是一种民事执行措施,目的是督促被执行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
刑事案底则是指某人过去因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记录。犯罪是违反刑法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被法院定罪判刑后会留下刑事犯罪记录。
二者存在明显区别。失信人员主要涉及民事债务纠纷中的不履行义务行为,不涉及犯罪行为;而刑事案底是因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处罚的证明。失信人员在履行义务后,可从失信名单中移除,信用状况能得到改善;刑事案底一旦产生,通常会伴随终身。
二、法院判失信名单怎么扣钱
法院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后,若要执行扣钱,通常按以下流程操作:
1. 查询财产:法院会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支付宝、微信等金融账户进行查询,以确定其账户内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资金。
2. 冻结账户:一旦发现有可执行资金,法院会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冻结被执行人的账户,限制其资金的流动和使用。
3. 扣划资金:在完成冻结后,法院会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额,向金融机构发出扣划通知书,将被执行人账户内的相应款项扣划至法院指定的账户。
4. 支付申请执行人:法院在收到扣划的款项后,会按照法定程序通知申请执行人办理领款手续,将执行款支付给申请执行人,以实现其债权。
若被执行人故意转移、隐匿财产,妨碍执行,法院还可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法院是怎么判失信人员的
法院判定失信人员,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具体流程与条件如下:
首先,需有生效法律文书。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执行。
其次,存在规定情形时,法院会将其纳入失信名单。包括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隐匿、转移财产等规避执行;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违反限制消费令;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
最后,法院决定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的,应制作决定书,决定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决定书会送达当事人,同时在互联网公布。
若被执行人认为将其纳入失信名单错误,可向法院申请纠正。法院经审查,理由成立的,会在规定时间内纠正;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驳回。
以上是关于失信人员属于刑事案底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