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法院首发先进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浦东新区法院商事审判庭共受理涉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2506件,其中涉先进制造业纠纷959件,占比达38.26%,案件数量逐年下降,印证司法服务精准介入与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的成效。
从涉案标的额看,三年总标的额达6.992亿元,整体保持平稳。行业分布上,纠纷与浦东先进制造业布局高度契合: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领域252件,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193件,软硬件系统集成178件,这三大领域案件占比超65%。此外,高端医疗器械设备154件、生物制药与生物技术129件、新材料制造36件、航海航空航天17件。
白皮书显示,涉先进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设备质量争议多,先进制造业近六成买卖合同纠纷涉设备交付与质量,远高于传统制造业26.7%的占比;二是延迟履约常见,77.05%的涉先进制造业买卖合同、39.67%的服务合同存在履约延迟;三是“对赌”违约风险高,企业常以采购量保底、营收或上市目标约定“对赌”,但条款静态化难适应市场政策变化,易引发争议。
白皮书从四个方面提出司法对策,给企业提供“解题思路”:一是构建行业标准化合同框架体系,实现条款精准化;二是完善风险预防及分配机制,构建公平责任体系;三是推动动态估值与弹性履约设计,优化交易结构;四是构建专业事实查明协同机制,提升解纷专业能力。
浦东新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俞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针对先进制造业“三长三高”的特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尝试构建“技术规律优先”的合同体系;二是尝试构建风险责任平衡分配的裁判标准;三是构建“预防为主、协同联动、实质化解”的多元解纷机制。
浦东新区法院此次发布的10起典型案例覆盖机器人、芯片、医疗器械、航海机械等领域,用真实案例给企业点风险、划“红线”、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