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法院联动机制兑现胜诉群众权益
名下无财产,遭遇执行不能
2017年,熊某某与陈某因某超市租赁合同纠纷诉至法院,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丰城市法院穷尽查控手段,被执行人陈某及超市名下银行账户余额为零,车管、房管、工商、土地等部门均无财产登记。
同时,执行法官实地调查发现,陈某早已外出务工、去向不明,其经营的超市亦停业关闭。随后,执行法官联系到陈某父母,试图做通其父母思想工作,但未见成效。
因陈某名下确无财产,且无法联系到其本人,法院因此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联动破局,“法院+乡镇”的双向奔赴
今年7月,丰城市召开“提升群众满意度·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将陈年积案化解列为法院执行工作重点任务。丰城市法院对历年终本案件进行“一案一策”精准梳理,依托党委领导下的执行联动机制,与陈某户籍所在地乡镇党委、村委会建立协同攻坚小组。
执行法官发挥乡镇与村委会干部“人熟、地熟”的属地优势,联合上门向陈某父母释法明理。一方面,向其阐明当前我市对执行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如列入失信名单、司法拘留甚至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向他们传递“善意执行”的理念,引导其协助法院化解纠纷。陈某父母深受触动,主动联系儿子陈某并劝导其积极履行还款义务。
陈某从外地返乡后,法院联合乡镇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圆桌调解”。在调解中,陈某坦言因子女罹患重病需高额医疗费,经济确有困难,并非恶意逃避。申请执行人熊某某了解这一实情后,自愿放弃部分款项。最终,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陈某分期还款,协议签署当天支付50%款项,剩余50%于2025年底前付清。和解协议签署后,陈某按约支付首期款项,这起尘封八年的积案终于得到实质性化解。
案件化解后,熊某某向法院送来感谢信,坦言道:“本以为这笔钱再也拿不回来,是法院执行法官和乡镇干部的坚持让我看到了希望!”
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
这起跨越八年的租赁合同纠纷案,是丰城市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缩影。从“执行不能”的无奈,到“主动履行”的圆满,背后是法院刚性威慑与乡镇柔性疏导的深度融合,更是“抓执行就是抓治理”的基层共识。今后,丰城市法院将持续深化联动机制,让更多“尘封的判决”转化为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