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左权检察公益诉讼为解放战争英烈正名
据悉,生于1923年的左权县辽阳镇某村人陈某河,1948年牺牲于山西临汾,是名副其实的解放战争英烈。然而,其在中华英烈网登记的姓名为“陈某和”,与亲属保存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上的真实姓名同音不同字。因姓名误差,已远居外地、线下祭扫不便的烈士亲属,连续多年无法通过中华英烈网线上平台检索烈士信息、进行祭奠,这一情况不仅让亲属寒心,更损害了英烈荣誉尊严,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今年4月,左权县检察院接到烈士亲属反映后,第一时间立案调查。调查过程中,因原始档案在战火中损毁,1983 年县民政局依据村民口述将烈士姓名登记为“陈某和”,后该错误姓名被相关部门沿用至中华英烈网的问题浮出水面。为突破档案缺失困境、固定关键证据,办案人员先后前往左权县党史研究室、县志办、太行抗战研究院,多方查询历史档案信息,最终明确烈士真实姓名为“陈某河”,而非“陈某和”。
事实查明后,左权县检察院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史专家及听证员等各界代表参与。听证围绕“同音字差异是否构成实质错误”“行政机关是否应启动更正程序”两大核心争议展开。会上,检察机关详细介绍调查取证情况与烈士亲属诉求,并出示相关证据,听证员经充分讨论,一致认定烈士姓名错误登记影响英烈祭奠,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支持检察机关推动问题整改。
今年4月29日,左权县检察院向相关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一方面建议其迅速向省级部门申请,更正中华英烈网中烈士的错误姓名,为英烈“正名”;另一方面建议对全县99处烈士纪念设施、2260名烈士信息开展全面排查,及时整改同类问题。相关主管部门积极响应,不仅高效完成中华英烈网烈士姓名更正工作,还进一步推动革命烈士证明书、中华英烈网、地方志、烈士碑、历史档案等信息数据共享,并建立错误信息定期纠正机制,从根源上防范类似问题发生。
此次案件的办理,既回应了烈士亲属的多年诉求,更以实际行动维护了英烈荣光,彰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左权县检察院表示,将持续依法履行公益诉讼职责,为促进英烈事迹和精神准确传承、守护红色基因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