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创新普法骨干培育方式

2025-09-21 18:05:03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 (通讯员闽司法)初秋的福州依然绿意葱茏。9月9日至12日,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骨干培训班(第二期)在福建司法警察训练总队举办。

  普法短视频制作现场教学很受学员欢迎。通讯员供图

  来自全省各领域的普法骨干齐聚一堂,探索新时代普法工作的创新路径。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宣讲,取而代之的是热闹的短视频现场制作、生动有趣的普法情景剧演绎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培育法治人才,从“单打独斗”到“系统赋能”

  “普法工作不能靠单打独斗,需要共同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法律、懂传播、懂心理的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福建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次培训突出“骨干培育”目标,聚焦提升志愿者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与实战水平,通过系统化培训为普法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学员实地考察闽侯法治廉政文化公园。通讯员供图

  参训人员构成多元——既有来自各设区市的“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带头人,也有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省直机关代表,还有民营企业家、各民主党派人士和高校师生代表。这种多元组合打破了传统普法工作的边界,形成了跨界融合的法治传播新格局。

  创新课程设计,普法也能“潮”起来

  “没想到普法培训能这么有趣!”来自福建省应急管理厅的参训学员钟晓惠在休息期间感慨道。培训课程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从“零基础打造高传播普法短视频”到“心理咨询技术赋能传统普法方式”,从“法律传播学”理论讲解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战演练,课程设置既紧跟时代潮流,又紧扣实务需求。

  其中,普法短视频制作现场教学很受欢迎。学员分组创作,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短视频作品。“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网言网语讲述法言法语,让普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民营企业家“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林寒晶表示。

  情景剧演绎环节同样别开生面,以“普法的影响力来自于用心”为理念,巧妙融入了心理学技巧。学员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将真实案例搬上课堂,在角色扮演中实现了从“听我说”的单向传播,转向“听你说”的双向共情;从评判“对不对”的是非辨析,升级为“你可以”的赋能引导。

  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深化了对法律适用和矛盾调解技巧的理解,更推动普法方式由单向输出转向对话赋能。“普法工作不仅是法条传递,更是心灵沟通。这种方式让我们真正掌握了将法律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龙岩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郭浩帆深有感触地说。

  师资多元荟萃,理论与实践的交融碰撞

  本次培训汇聚了多元化的师资力量,既包括长期深耕法学理论研究的知名学者,也涵盖精通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实务专家,同时还邀请来自一线实务部门的业务骨干。多维度、高层次的师资结构,确保了课程既具有理论高度,又紧贴实践需求。

  学员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将真实案例搬上课堂。通讯员供图

  在专家辅导授课环节,福建省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会会长、省司法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黄岩生结合丰富的工作实例,带领学员深入学习领悟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夯实理论根基、提升政治站位。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传播学专家郑金雄则从法律传播规律入手,生动解析了如何运用新型传播手段提升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学员还围绕民营经济促进法、婚姻家庭权益保护等社会热点法律问题,与有关授课老师展开深度对话和观点碰撞。多位学员在课后表示:“老师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法新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实践工作极具启发意义。”

  实践教学丰富,从历史街区到法治公园

  培训班还安排了丰富的现场教学环节。

  学员走进福州三坊七巷“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之家,在这个古韵与现代交融的空间里,感受法治文化与历史传统的有机结合。在闽侯法治廉政文化公园,学员实地考察了如何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共空间,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

  “这些现场教学点展示了普法工作的多种可能形式,给我们很多启发。”一位来自高等院校的学员表示,“我正在思考如何将法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结业式上,福建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官文胜充分肯定了“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在服务发展大局、传播法治精神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对辛勤奉献在一线的全体普法志愿者表示感谢。

  4天的培训虽然短暂,却为学员注入了新的能量和思路。这些“蒲公英”的种子将带着新的理念和方法回到各自岗位,将法治精神播撒到八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为推进全民普法工作走深走实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