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乡胡集镇金瓜调解进大棚护航乡村振兴

2025-09-23 16:08:49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陈志峰 通讯员许鑫鑫 汪涵)“调解队就在大棚边,几句话就能说清,不耽误摘瓜卖钱。”近日,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胡集镇的白梨瓜种植大棚里,种植户李某某刚解决完一起用工纠纷,便忙着投入到采摘工作中。这一幕,正是胡集镇创新打造“金瓜调解”品牌,助力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

  作为以白梨瓜产业为核心的乡镇,胡集镇在推动产业富民强镇的过程中,土地流转、产销对接、农忙用工等环节的矛盾纠纷逐渐凸显。为筑牢乡村治理“第一道防线”,该镇跳出传统调解模式,将调解现场搬进种植大棚,遵循“农事农调、农时农解”原则,用贴近农民的方式化解涉农纠纷,实现法治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阵地跟着产业走,服务送到大棚旁。胡集镇重点依托东风白梨瓜合作社,建成“金瓜和事驿站”,并在连片种植区、重点大棚旁挂牌设立流动调解点,真正让“调解室进瓜棚”。这种紧贴产业集中区域的阵地布局,让农户在农忙间隙就能就近解决纠纷,不用再为往返调解点耽误生产,让调解服务既贴近群众,又融入产业发展。

  专班专业又接地气,乡音土话解民忧。为给调解工作提供人员保障,胡集镇整合司法干警、合作社负责人、种植能手和村(居)法律顾问,组建“金瓜调解”专班。专班成员各展所长,司法干警负责政策解读、法律指导及疑难纠纷处理;合作社负责人熟悉产业情况,能精准掌握农户需求;种植能手凭借经验,快速把脉矛盾症结;村(居)法律顾问则提供专业法律支持。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利用农户休息间隙开展调解,用“乡音土话”讲解法律知识,让群众听得懂、易接受。

  三方联动提效能,快速处置化矛盾。“司法所+合作社+农户”的铁三角联动模式,是胡集镇提升调解效能的关键。司法所统筹协调,提供法治支持;合作社发挥行业纽带作用,定期排查农资供应、用工分配、土地流转等领域的风险,提前介入预防纠纷;农户则通过“瓜田议事会”参与纠纷化解,主动表达诉求、共商解决方案。针对具体纠纷,专班实行“现场取证、就地调解、即时履行”,比如遇到白梨瓜品质争议,当天就能完成验货、比对合同,推动双方达成协议,确保矛盾快速处置。

  流程规范有保障,法治宣传同步走。胡集镇明确“金瓜和事驿站”及调解团队的职责,规范受理、调解全流程,引导当事人清晰陈述事实、表达诉求,助力达成和解。调解成功后,依法制作协议书并督促履行;若调解不成,及时上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团队定期汇报矛盾纠纷排查与调解情况,完善纠纷登记和材料归档,还主动接受司法行政部门和法院指导,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调解规范化水平。在调解过程中,专班还同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结合真实案例,向农户、合作社、收购商宣讲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解读土地流转、农产品购销等领域的法律知识,倡导“诚信种植、契约经营”的行业风尚。一旦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影响稳定的隐患,会按规定及时上报,统筹做好纠纷化解与风险防范。

  如今,“金瓜调解”已成为胡集镇法治为民和基层治理的亮丽名片,成效显著。通过“现场调解、即时履行”和前置风险排查,80%以上的涉农纠纷在萌芽阶段得到解决,土地流转纠纷同比下降62%,农产品购销投诉减少75%,有效防止矛盾升级,保障了白梨瓜产业稳定发展。同时,在法治宣传和纠纷处理的推动下,农户和合作社的法律意识与契约精神明显增强,胡集白梨瓜的市场信誉持续提升,为产业壮大营造了良好环境,让法治精神深植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稳定、和谐的法治动能。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