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启动

2025-09-24 16:06:03 法治新闻 0
  民主与法制网讯(□董楠 通讯员韩通川)自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开展以来,山东省青岛市金融管理部门各派出机构、相关行业协会、各类型各层级金融机构将联动各方力量,以更鲜活的形式、更贴心的服务、更务实的举措,把消保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维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筑青春防线:校园净土共守护

  “以前总听说某些贷款有风险,今天听了讲座,终于知道了怎么精准识别风险,并且还学到了很多金融知识,非常实用!”青岛滨海学院学生说道。在金融教育宣传周,黄岛金融监管支局联合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走进大学校园,专门设置“倾心消保工作室”,围绕高校群体痛点重点普及互联网贷款风险、非法“校园贷”识别要点,同步传递“三适当”营销规范及反诈知识。

  在金融知识宣教方面,青岛市通过“阵地固定化+宣传常态化”模式,联动学校“金融宣传志愿社团”,将“风险提示送上门”行动、创意金融教育视频等资源引入校园,通过沉浸式金融课堂、反诈沙龙等形式,每周有固定的“金融小课堂”,在宿舍楼下、食堂门口开展“微宣讲”,把金融知识从“课堂”延伸到“日常”,将短期活动升级为“学生赋能—校园辐射”的长效生态,实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整个家庭”的社会效益,写下守护青春金融安全的生动注脚。

  护银发群体:养老权益有保障

  “杨警官,刚才您讲的那个‘虚假养老投资”案例,和我邻居遇到的情况一模一样!以后可不敢随便信陌生人推荐的“高收益产品’了。”在西海岸新区,一场养老金融宣传讲座上,一位老人的感慨引发共鸣。讲座邀请青岛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警官,从“虚假养老项目”到“免费体检陷阱”,用“接地气”的语言剖析养老诈骗常见套路,逐一拆解诈骗分子的“话术陷阱”,参与讲座的居民直呼收获满满。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同步分享防诈实用技巧,提醒老年人不泄露个人身份证、银行卡信息、不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链接、遇可疑情况先找子女或银行咨询等金融知识,不少老人主动记录要点,真正让防诈知识“入脑入心”。

  进乡村万家:消保知识“零距离”

  “‘钱’程似锦莫轻信,‘利’诱背后有陷阱——这话说得太实在了!”在胶州里岔镇的乡村大集上,村民拿着工作人员递来的“金融谐音梗宣传单”,看得津津有味。“同志,麻烦您帮我看看这个短信,说我中了‘农业补贴’,要我填银行卡号,是不是骗钱的?”工作人员接过手机,指着短信里的链接耐心解释,“真正的补贴不会让您填银行卡密码,更不会让您点陌生链接。”工作人员还拿出印着“防骗口诀”的小册子,教市民记牢防骗要点。

  通过在县域基层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活动,让金融消费者听得懂、记得住,重点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权益保护,提醒群众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免疫力”,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理性开展金融投资和维护自身权益,推动金融知识和风险提示深入基层、直达群众。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