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眉县法学会三举措提升法律服务效能
法治人才培养注重量质并举
眉县法学会坚持“扩容+提质”双轮驱动,新发展团体会员5个、个人会员125名;组织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法律服务180余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上报各类法治论坛征文8篇,2篇获奖,荣获首届“法治宝鸡论坛”优秀组织奖。
同时,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联合政法单位采取岗位实训、案例研讨、导师带教等方式培育专业人才,举办青年干警能力提升、司法实务讲堂等培训,开展涉企纠纷调解、公益诉讼等专题实训,积极推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
平台载体打造注重务实高效
眉县法学会有效整合资源力量,依托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调委会等现有场所,建成法律服务站9个,形成县镇联动服务网络。
眉县法学会建立“一镇街一专家”工作机制,选派8名法学专家驻点镇街,提供日常法律服务,开展疑难问题咨询论证;积极组织会员、法律工作者深入一线,有序高效参与基层法治实践;依托园区检察官办公室和知识产权保护检察联系点,建立企业法律服务站,打造“需求速递—智库响应—精准破题”服务闭环,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服务机制构建注重对接需求
眉县法学会建立民生需求响应机制,推行“坐班+上门”双轨服务,开展“法律进社区”等活动,化解矛盾纠纷137件,解答法律咨询3500余人次;构建企业发展护航机制,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活动,为企业提供风险防范建议76条,帮助规避法律风险8个,解决经营难题23个;创新精准普法供给机制,针对青少年、企业员工等群体定制普法“套餐”,开展校园法治讲座、安全生产培训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眉县法学会通过“专业力量下沉、平台体系构建、服务机制创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实现了法律服务从基础覆盖向品质升级跨越、从单一供给向多元协同转型、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保障跃升。
下一步,眉县法学会将持续优化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法学专家咨询作用,推动法律服务与县域治理深度融合,创新打造“需求精准对接、服务高效响应、成果普惠共享”的法律服务新模式,奋力书写新时代法治眉县建设的“升级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