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中院创新案件监管体系助力审判质效提升
“3+N”案件质量监管体系让监管有迹可循、有规可依、有责可溯,实现审判质量、效率、效果同步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德镇市法院案件比、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等核心指标均优于合理区间。
搭建平台织密“物防”网,让监管有迹可循
一是重点案件一网统管,信息互通打破监管壁垒。为提升监管效能,解决多个系统各自为战、多头监管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该景德镇中院整合违纪违法信息和法官惩戒线索管理系统、全国法院信访信息管理系统、人民法院违纪违法举报中心、赣法民意中心、发改再案件评析平台、江西法院审判执行平台等7个系统,自主研发“景法e融”重点案件监管平台。以监管高频率申诉、信访、举报人,高频率诉讼当事人,高频率被举报法官等“三高人员”和涉申诉、信访、举报案件,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改判、发回重审、启动再审案件等“三大案件”为目标。平台设置线上阅核督办、重点案件预警、舆情风险监控、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构建起申诉、信访、举报件件有回复,关键节点环环有把控,重点人案层层有盯防的全方位、立体化案件监管体系。运行一年多来,纳入平台监管的重点案件1638件,院庭长通过平台阅核重点案件174件。
二是信访案件精准防控,科技赋能实现未访先防。景德镇中院立足全域涉诉信访特点,自主研发信访工作法治化指挥平台,构建信访案件全链条监管体系。风险预警前置化,依托大数据分析,动态筛查矛盾风险点,实现“未访先防、增量可控”;流程管理可视化,通过整合先行调解、申诉申请再审及信访案件信息,智能生成“信访风险晴雨表”,为决策提供参考;日常监管科学化,建立信访人员数据库、线上办理流程及红黄灯预警机制,对临期案件亮“黄灯”催办、超期案件亮“红灯”督办,形成“录入、分流、处置、反馈”闭环。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院领导接待来访群众92批125人次,已化解、办结104件,化解、办结率达83.2%。
三是特定案件动态预警,信息共享防患廉政风险。为加强对干警及其家属涉诉、代理案件的监管,自主研发“景法清源”预警平台,通过智能巡检案件卷宗,自动识别干警及其亲属涉案信息,实时触发预警机制,实现对利益输送风险的动态防控。平台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监督对象全覆盖,将全院干警及其近亲属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案件类型全覆盖,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进行无差别扫描;流程节点全覆盖,从立案到执行各环节实施动态跟踪。既强化了干警职业行为约束,又加强了审判权力监管,促进司法监督从“人盯人”向“云防控”转型升级,以科技手段筑牢司法廉洁防线。
完善机制构建“技防”网,让监管有规可依
一是监督指导精准化,上下贯通聚合力。景德镇中院建立“二纵一横”工作机制,即院领导纵向指导,一个院领导对接一个基层法院,下沉一线协调解决审判执行疑难问题;庭长条线指导,一个庭长负责一个条线,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立审执访横向联合会商,通过数据共享、风险共研、问题共治,实现立审执访全流程协同,精准定位审判堵点、执行难点和信访风险。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指导、协同攻坚”的闭环管理格局,推动监督指导从“粗放式”向“靶向式”转变。今年上半年,市中院领导对口协调解决基层法院审判执行相关事项24个,庭长主持召开条线数据会商会9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0余个。
二是案件决策透明化,全面留痕促公正。景德镇中院制定《案件合议监督管理规则(试行)》,建立案件评议录音录像制度。打造具备录音录像功能的案件评议系统,要求除调解、减刑、财产保全等简单案件外,其他案件合议均在评议系统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并刻录光盘附卷备查,实现对案件评议监管的全覆盖、全留痕。在摄像头的“监视下”,案件合议程序更加规范、发表意见更加独立、分析问题更加全面,杜绝了合议庭成员简单发言、敷衍表态,消除了合议庭“合而不议”、陪审员“陪而不审”现象。近三年来,市中院通过评议系统合议案件1200余件,案件合议时长平均增加30%。
三是裁判尺度规范化,统一标准提质效。景德镇中院为统一民商事案件裁判尺度,提升审判质量,该院定期编撰《民商事裁判事项参考指引》,供全市法院审判参考,规范民商事案件裁判权行使。民事审判庭结合审判职能,在法律、程序适用等方面梳理全市法院裁判标准不统一,导致“类案不同判”的突出问题,在充分调研、分析、认证的基础上,撰写统一裁判参考,经民商事专业法官会议、审委会研究通过,分期编撰《民商事裁判事项参考指引》。工作推行半年来,各民事审判庭围绕案件管辖、违约金计算、工程价款结算等方面开展各类调研座谈、分析认证会议数十次,拟定第一期裁判参考事项6条。该院将坚持结合实际、确有必要、分期分批的原则,成熟一批发布一批,常态化推进民商事案件裁判权规范行使。
压实责任筑牢“人防”网,让监管有责可溯
一是抓好“关键少数”,带头办案强监管。景德镇中院建立院庭长“办案清单”,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发回重审案件、再审案件及系列案件等纳入清单管理,规定院庭长承办清单案件比重。今年上半年,院庭长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同比提升2.81%。建立院领导“包案”机制,对信访案件、长期未结案件采取“一案一领导”包案督办。严格落实“周接访”制度,化解信访案件;认真履行“月调度”职责,推动久拖不结案件办理。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院领导化解信访案件104件,推动审结长期未结案件27件。建立院庭长阅核机制,从“末端”阅核转向“前端”监管,从把关裁判结果转向参与裁判过程,切实把好证据采信关、法律适用关、裁判说理关。建立院领导履职“双通报”制度,每季度通报院领导办案数量、案件类型、难易程度等数据,公开阅核案件数量、发现问题及纠错情况,压实院庭长带头办案和案件监管职责。
二是拧紧责任链条,做实定分促止争。推行“三单两责”机制,“三单”即案件阅核清单、监管纠错清单、问题整改清单,“两责”即院庭长监管责任、法官办案责任。院庭长监管案件形成书面阅核清单附卷备查,审委会、专业法官会研究改变裁判结果的案件形成监督纠错清单,案件评查、执法检查等发现的差错和质量瑕疵案件形成问题整改清单,在此基础上厘清院庭长监管责任、法官办案责任。今年上半年,院、庭长阅核案件798件,经阅核提出修改意见案件116件,形成问题整改清单8个。健全违规案件移送机制,将长期未结、审限变更不规范、差错和质量瑕疵案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对院庭长监管缺位、法官办案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以谈话提醒、通报批评等方式问责13人次。
三是注重素质培优,锻造队伍提能力。聚焦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打造“学、练、评”一体化业务能力建设体系。构建“2+N+X”品牌创建格局,“2”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法院品牌,“N”为具有创建基础且在全省已初具影响力的工作,“X”为具有创建基础的工作,每个层次的品牌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组建“景法研思”学习团,集中全市法院青年干警和调研骨干,围绕学术调研、论文写作、案例打造、法律理解与适用等方面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在思想碰撞中促进交流互鉴、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常态化开展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庭审、优秀司法建议评选,形成互比互学、互评互促的浓厚氛围。搭建正负面清单可视化平台,实时展示干警审判执行质效、综合工作质效、荣誉表彰奖励等情况,将工作成效与晋升晋级、评优评先挂钩,激励干警干事创业热情,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3+N”重点案件监管体系的创新实践,是景德镇中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审判管理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生动体现。通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责任压实,实现了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的全面提升。面向未来,景德镇中院将持续深化案件监管,继续在强化系统集成、优化制度机制、深化数据应用等方面做文章,形成更加科学完备的审判监督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