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竹谈重点领域信息发布管理对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性
网络空间让海量的信息触手可及,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亟待发掘的数据宝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当下网民使用习惯已充分养成。互联网行业增长迅速、日新月异,并深度融入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伪专业”等虚假信息的潜滋暗长也给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不给信息供给者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目前,网信部门、重点领域相关单位、各大平台已经在探索并采取诸多有效方式澄清不实信息,查处违规账号,并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对虚假信息的“免疫力”。在此基础上,要让重点领域信息有可靠背书,建立权威性和信任度。加强专业人员编辑、审核机制在重点领域信息发布中的参与度与作用,实现“让内行人做内行事”。例如医学方面的信息由具有医学背景的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主导或协助编辑、审核后发布,确保发布的信息内容客观、真实、专业,便于理解和应用。
同时,要让重点领域信息有可溯源主体,实现全链条透明与责任绑定。重点领域的信息应当重点管理,就像生产强制性产品目录上的产品需要进行3C管理认证一样,发布重点领域信息的主体也应当获得许可或者认证,在一定的标准或者规范下发布、管理信息,并接受相关部门监督监管的约束。探索提升发布重点领域信息的门槛,从源头上减少在重点领域发布不实信息的可能性,不给“冒牌货”“高仿号”信口开河的机会,降低广大民众被“忽悠”的风险。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清除不实信息与谣言传言的淤堵,让优质内容更多呈现,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才能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让清风正气更好浸润精神家园。